四诊信息研究室是专门从事中医诊断信息设备研制的科室,专注于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诊疗技术装备研发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医诊疗器械研发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三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也是中心“十四五”规划发展重点项目之一,本科室在中医诊疗器械研发领域有深厚的基础和长远布局。
科室建有成熟完善的中医四诊设备研发、四诊信息数据分析与挖掘平台,先后获得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连续支持,在中医诊断设备研制和基于人工智能四诊合参计算机实现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先后研制出三探头智能脉诊仪、家用便携(腕带)式脉诊仪、便携式四诊设备、中医智能四诊机器人。三探头智能中医脉诊仪融合了“脉诊客观化、互联网+中医、中医+大数据”等发展理念,打破了中医远程诊疗的唯一门槛,是中医诊疗与养生保健的标准化入口设备,是国内“第一台符合中医传统诊脉要求的三探头中医智能脉诊仪”,并已完成了成果转化且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批号(津械20202200143,型号:MS3-IV),在推进中医辅助诊断、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立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与分析试验平台,使用四诊信息采集设备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客观化、规范化采集,主要包括望诊(舌诊、面诊、红外)、声诊、问诊、脉诊信息采集。建立了不同人群四诊信息数据库,并使用完备的脉诊信息分析系统、多种诊断信息数据融合方法,对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人群的四诊客观化信息进行特征分析和分类判决,获得相关人群四诊信息的变化特征,并构建了不同疾病不同证候多诊合参模型。
拥有无创血管内皮功能诊断系统、ZCG-F自动心血管功能测试诊断仪、红外热成像仪等多台仪器设备,可全面评估人体全身动脉和静脉血管功能,定性分析血管弹性、红外热成像检测,具体包括脉搏分析波(PWA)、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肱指数(ABI)、无创血管内皮检测、人体体表温度分布、寒热状态等检测功能。
四诊信息研究室重点仪器介绍
仪器名称 | 品牌 | 规格型号 | 主要功能 | 研究对象 | 主要检测指标 |
红外热像仪 | AB | FLIRSC660 | 利用工作站的自动锚定热图穴位功能进行红外热图锚点,测定划定所需检测部位的范围,最后导出所检测部位的温度数值进行分析。 | 人体、大鼠 | 躯体热像检测、局部热像检测 |
无创血管内皮功能诊断系统 | SKIDMORE medical ltd. | VICORDER | 全面评估人体全身动脉和静脉血管功能,定性分析血管弹性并进行量化评估;无创、快捷的检测全身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对血管病变不仅可以做到诊断还能做到血管内皮早期病变检查;静脉回流和返流检查,评价静脉瓣膜功能,辅助诊断呼吸、心脏等静脉回流异常等相关疾病;检测动脉的硬化程度,并有心脏功能的指标,评估人体心脏功能;通过对人体血管和心脏功能的评价,及早发现亚临床期病变,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预后;提供用于心脑血管、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检查和治疗的临床依据,并进行综合全面的筛查及预后评估等。 | 人体 | 大动脉检测(脉搏波分析PWA、脉搏波速度PWV、动脉多普勒检测、内皮功能检测;外周动脉检测(踝臂指数ABI、趾臂指数TBI、手指动脉与肱动脉比值UDI、四肢各部位血压检测)静脉检测(静脉回流、静脉返流) |
三探头智能中医脉诊仪 | 自主研发 | MS3-IV | 国内“第一台符合中医传统诊脉要求的三探头中医智能脉诊仪”,已完成了成果转化且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批号(津械20202200143,型号:MS3-IV),在推进中医辅助诊断、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三点同步采集、智能定位、智能加压、防干扰、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依照人体生理参数对每位受试者进行个性化的采集。为中医远程诊疗、临床辅助诊断、科学研究和大健康产业应用提供了支撑,目前已服务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临床采集,共采集包括健康人、妊娠妇女、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和肿瘤患者在内的近3万人次脉诊信息,并在临床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养生养老等行业得到了应用。 | 人体 | 具有三点同步采集、智能定位、智能加压、防干扰、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依照人体生理参数对每位受试者进行个性化的采集,可得到浮取、中取、沉取以及最佳取脉压力下的脉诊信息参数。 |
智能中医四诊设备 | 自主研发 | ZX-SZ-1 | 使用四诊信息采集设备可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客观化、规范化采集,主要包括望诊(舌诊、面诊)、声诊、问诊、脉诊,建立不同人群四诊信息数据库,并使用完备的脉诊信息分析系统、多种诊断信息数据融合方法,对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人群的四诊客观化信息进行特征分析和分类判决,获得相关人群四诊信息的变化特征,并构建了不同疾病不同证候多诊合参模型。 | 人体 | 脉诊信息、舌面望诊信息、声诊信息、问诊信息等中医客观化信息及相关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