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8610) 64089568
第17期中医药前沿技术论坛 会议简讯
2024.04.19

        2022年12月16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医学实验中心承办的“中医药前沿技术论坛(第17期)”顺利举行。第17期主题为“中医药与分子互作研究”,围绕分子互作技术在中医药领域运用的经验和技巧讨论展开,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齐建勋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徐见容副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王铁山主任实验师和格来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荣芮博士(其因病由李亚妃博士代述)。论坛由医学实验中心刘长振研究员主持。医学实验中心主任樊新荣主任医师在论坛伊始致辞,介绍了中国中国科学院和医学实验中心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心承担的“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学科建设情况。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齐建勋研究员一直致力于研究病原微生物致病分子机理,并进一步开展抑制剂的设计。在流感病毒(H1N1,H7N9)、埃博拉病毒(EBOV)、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及新型冠状病毒(SARV‐CoV‐2)入侵机制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筛选得到了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的抑制剂,鉴定出清肺排毒汤中亮肽素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在《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论文累计被引用14000余次,H‐index =54。主持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研究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2010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年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年和2022年分别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齐建勋研究员用结构生物学这个科研放大镜解析了hACE2-RBD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并且鉴定出清肺排毒汤中亮肽素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在筛选和鉴定过程中,分子互作是其中关键的一个技术,它能明确说明不同毒株亲合力为什么不同,也能在物理结合层面上阐明抑制剂对靶蛋白阻断作用的物质基础。齐建勋研究员的研究工作为阻断新冠病毒入侵和致病性的中药活性物质的发掘和验证提供很好的参照和借鉴。

        上海中医药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徐见容副研究员已发表SCI论文60余篇(H-index=22),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3项省部级奖项。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神经药理学及分子相互作用等,综合应用药物-靶标互作分析(SPR技术)、BRET分析、受体功能表征、DEL筛选、计算机模拟等多种交叉学科方法,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靶标,开展靶标和新药研究。徐见容副研究员系统地讲解了SPR的工作原理,以及用SPR原理的BIACORE分析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并且分别用BIACORE分析系统在中医疗法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在活性天然产物的靶点鉴定、在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活性评价等科研课题中的应用实例生动地展示了BIACORE分析如何助力科研人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徐见容副研究员的报告充分表明: BIACORE分析设备的精密和高端不代表它的研究方案和方式简单,只有将其与课题自身研究特点并且很有技巧性的结合,才可以获得反应真实状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才会有突出的价值。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平台负责人王铁山对SPR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流式细胞分析仪、高内涵显微镜、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测序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有较深的造诣,擅长SPR分析及分子垂钓、高活性无菌流式分选、基于96孔板单细胞测序、超长时程活细胞成像等实验方案设计及技术难题解决。他的报告首先分享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平台在平台建设和优化方面的成果和经验,随后以外用黄连素为例讲解了SPR技术如何融入到具体中医药研究中,并提出靶向导向和药物导向两种SPR运用的观点和建议,还重点介绍了分子垂钓这种高端的分子互作应用技术。他的报告为相关研究实验设计和数据解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来自Cytiva公司的荣芮博士一直从事非标记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技术的应用开发与技术支持工作,对Biacore分子互作系统有近十年的运用和问题解决经验,完成该系统多个应用方向SOP的制定,整理汇编多个领域应用手册,擅长基于分子互作系统的靶点药物筛选、药物活性验证、中药及天然药物作用机理解析等研究工作,并对基因工程疫苗设计、病毒膜蛋白制备、理化性质表征工作等具有较深的造诣。她的报告系统地介绍了分子互作设备Biacore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操作流程,并且很详细地展示了Biacore分子互作分析技术在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在天然药物开发应用的一些经验和技巧。荣芮的报告为分子互作在中医药研究中成熟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规范给出了具有权威性的讲解和说明。

        论坛开始前,播放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宣传片,使参加论坛的人员对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做大做强发展战略”有了全面了解。本次论坛由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脉散类名优中成药为范例的中药作用机制解析创新方法研究”项目组及中医药机器人智能实验室联合协办,蔻享学术平台提供学术直播支持。